2025年最新版:法定退休年龄标准一览表

时间:2025-01-08 16:33:48 作者:- 来源:新华社、新华视点、人社部门网站、薪人薪事企小薪、财咖等


坚持自愿、弹性,是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重要原则。202511日起,延迟退休在全国实施。职工到底能怎么自愿选择?提前或者延后退休具体怎么操作?1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发布《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就弹性退休的办理程序、基本养老金领取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弹性如何体现?退休年龄变在哪?办法提出,自202511日起,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距法定退休年龄最长不超过3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女职工50周岁、55周岁及男职工60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距法定退休年龄最长不超过3年。比如19729月出生的男职工,改革后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2周岁。如果他想弹性提前退休,在满足最低缴费年限的前提下,可以在60岁至62岁之间选择退休。如果单位和他协商一致再多干几年,还可以在62岁至65岁之间弹性延迟退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司局负责人介绍。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我国自202511日起,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60周岁延迟到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50周岁、55周岁,分别延迟到55周岁、58周岁。过去的法定退休年龄是一个刚性的节点,大家到点了就必须退。而改革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是一个基准点,职工实际可退休的年龄拓展成为一个弹性区间,在这个范围内可以根据自身和所在单位情况自由选择。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伟表示。

 

 

弹性退休条件如何确定、怎么办理?除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外,决定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从2030年起由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办法规定,弹性提前退休的职工,应达到所选择退休时间对应年份最低缴费年限;弹性延迟退休的职工,应达到本人法定退休年龄对应年份最低缴费年限。假如一位男职工是在2031年达到改革后的法定退休年龄,2031年国家规定的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已经提高到了16年。这位职工如果选择弹性退休,要求的最低缴费年限到底怎么算?专家表示,如果这位职工想2029年弹性提前退休,则需满足2029年对应的最低缴费年限15年;如果弹性延迟退休,延后到2034年退休,不需要满足2034年对应的最低缴费年限17.5年,而是满足2031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的最低缴费年限16年即可。那么,往前弹或往后弹怎么申请?办法明确,职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的,至少在本人选择的退休时间前3个月以书面形式告知所在单位。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弹性延迟退休的,应提前1个月,以书面形式明确延迟退休时间等事项。比如197512月出生的、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改革后的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6个月,对应的退休时间为20266月。如果她还是想50周岁退休,也就是202512月退休,那么最晚要在20259月向单位提交书面申请,这样便于用人单位作出安排,同时体现职工弹性提前退休的真实意愿。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办法,弹性延迟退休期间,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终止弹性延迟退休,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及其他管理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应当及时办理退休手续。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弹性退休的,应当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报批同意。
养老金何时领取?职工权益如何保障?如果选择弹性提前退休,能及时领到养老金吗?答案是肯定的。根据办法,所在单位应不晚于职工选择的退休时间当月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领取基本养老金申请,审核通过的,职工从本人所选择退休时间的次月开始领取基本养老金。为切实维护职工权益,办法强调,用人单位不得违背职工意愿,违法强制或变相强制职工选择退休年龄。随着办法从11日起在全国施行,职工将按照一系列新规定办理退休手续,这对各地社保经办服务也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各地经办机构已准备就绪,将按照高效办成一件事的理念和要求,调整完善社保经办业务规程,简化程序、优化流程,方便单位和职工办理相关业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同时,社保经办机构将逐步开展退休提醒服务,主动对接临近退休年龄的参保人员,提前提醒参保人员可以考虑选择退休时间,告知参保人员办理退休手续的流程和渠道。各地还将逐步推开退休预先服务,提前受理临近退休人员提出的相关档案信息审核或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归集业务申请,方便参保人提前了解自己历年的参保缴费情况。我们已与各地协调好,一季度弹性退休能够正常办理,不会受到提前1个月或3个月申请的影响。上述负责人说,如果大家对法定退休年龄、弹性退休办理还有疑问,各地社保经办机构和12333人社服务热线都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可供广大职工查询了解。


男职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一览表

 

根据《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规定:

202511日起,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四个月延迟一个月,逐步延迟至六十三周岁。

 

具体的男职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如下图所示⬇

 

 

 

女职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一览表

 

一、原法定退休年龄为五十五周岁的女职工

 

根据《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规定:

202511日起,原法定退休年龄为五十五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四个月延迟一个月,逐步延迟五十八周岁。

 

具体的原法定退休年龄为五十五周岁的女职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如下图所示⬇

 

 

 

二、原法定退休年龄为五十周岁的女职工

 

根据《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规定:

 

202511日起,原法定退休年龄为五十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二个月延迟一个月,逐步延迟至五十五周岁。

 

具体的原法定退休年龄为五十周岁的女职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照表如下图所示⬇

 

 

 

 

如何区分女职工是女工人与女干部?

 

其实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区分女职工是管理岗还是非管理岗呢?

 

根据各地的规定来看,女职工退休时是管理岗位还是非管理岗位主要由企业确定:

 

01

江苏省:

 

根据江苏省2022年执行的《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其中就规定了,企业应当按照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和本单位的岗位目录,确定女职工所从事岗位的性质。

 

女职工从事的岗位性质发生变动时,应及时通过签订岗位变动协议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等合法有效形式确定,并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变更岗位性质信息。

 

 

02

四川省:

 

根据《四川省劳动厅印发〈四川省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川劳办〔199619)第五条47项规定,工人岗位、干部岗位的划分由用人单位确定。

 

劳动合同岗位界定模糊或劳动合同丢失的,可采取证明事项告知承诺,承诺其工作岗位情况。若承诺单位或参保人作出不实承诺的,将承担不实承诺法律责任。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对女职工退休年龄认定标准,可能与人社部门存在差异,加之部分女职工认为自身应属于管理人员,有意愿可延迟退休到58周岁退休。

 

由于此类争议涉及的女职工往往在本单位工龄较长、工资水平较高,一旦被认定违法终止,单位需要支付的赔偿金数额颇为可观,这进一步提升了女职工提起仲裁、诉讼主张赔偿金动力。

 

所以在实务中,企业可以通过以下3种方式,明确女职工岗位性质和退休年龄,提前避免劳动纠纷。

 

一、确定员工退休时间

 

2025年起,延迟退休政策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正式执行,根据员工年龄的不同,延迟退休年龄时间有所不同。

 

每年年初统计当年已达到或将要达到最低缴费年限且达到原法定退休年龄的职工,并初步确定达到法定退休年龄、需要通过延迟退休留用的职工,提前与该部分职工书面确认是否申请提前或同意延迟退休,以统筹确定当年的招聘计划、岗位与工作安排计划。

 

二、明确岗位性质

 

劳动合同是人社部门以及法院认定员工岗位性质的重要依据。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员工岗位性质是否属于管理人员。

 

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员工的岗位性质发生变化的,建议用人单位还需要以书面形式明确变更后的岗位及岗位性质,例如劳动合同变更书、岗位协议等。

用人单位还可以通过岗位管理办法等制度作为认定岗位性质的依据,但此类制度涉及员工切身利益,需要经过民主程序制定并向员工公示。

 

三、核查员工异议

 

用人单位在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为由终止与女职工的劳动合同前,需要审慎确定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不能仅依据自身用工管理角度判断员工岗位是否属于管理岗,还需要听取员工的异议。

 

如女职工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自己属于管理岗位延迟退休年龄应为58周岁,则单位需要对此进行核实。

 

单位需要向人社部门咨询、核实员工情况是否属于年满55周岁退休的情形。

 

如女职工对此未提出异议,则单位应当要求女职工向单位提交书面退休申请,一方面作为女职工对延迟退休年龄为55周岁认可的证据,另一方面在为女职工办理退休手续时,对于非管理岗女职工年满55周岁退休的,人社部门也要求提交其本人的退休申请。

 

四、通过退休预审进一步降低风险

 

有的地区已经实行退休预审,比如北京地区,预审最长可以提前一年进行。

 

单位可以通过与人社部门沟通办理退休预审,取得人社部门对退休年龄、条件确认的材料后,再终止劳动合同,进一步规避违法终止的风险。



阅读量:24941

推荐阅读

热门阅读